工作时间:8:30 - 17:30(周一至周五)
联系人:肖老师
联系电话:18612801868
北京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75号鼎均大厦2层228室
南京分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888号景枫你山273-101室
电 话:025-85282262
联络邮箱: jsmxkc@126.com
研究院订阅号
南京分院订阅号
研究院服务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蓬勃深入的推进,新课改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一个历史性的重大事件。
普通高中2014年颁布了课程方案课标,2018年年初全面修订后的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个课程标准已经正式颁布。高中阶段新教材将开始正式使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整体推进,改革现在已经进入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一系列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上。全面提升育人的质量水平也是一线的学校这些年来着力去探索改革的重点领域。
在这样一个改革的大背景下,校长、教师该如何把握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01
切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要落实于我们各级各类教育,落实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如果只是宏观层面强调,学校层面就会落虚,落实落细的关键是找到切入点和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特别强调了“六个下工夫”,六个下工夫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基本规格和培养重点。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从讲话出发,当前学校落实立德树人要做到四个加强:
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关系到育人方向,会全面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教材和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烈树立这种意识,把这样的教育纳入到全过程中。
二是要加强体育。这是长期以来教育的薄弱环节,育人的薄弱环节。加强体育不仅要完善和加强体育课,更重要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按总书记讲的那样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把那些对学生健康不利的问题加以关注,加以解决。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个教师做起。
三是要加强美育,就是要真正把对学生人文素养艺术的培养纳入到我们的育人过程中。美育不仅是音乐和美术老师的责任,它应该渗透于我们各个学科。
02
切实加强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规划和特色建设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深化的阶段,学校的课程改革重点抓什么?学校起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
首先是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的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这个始终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学校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学校发展的理念、学校特色的追求,对学校课程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形成学校课程体系自身的特色。这是进入到深化阶段学校课程改革要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也是改革的重点。
第二,学校要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就要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做整体的规划设计,同时对每一个学科内部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学校特色课程的设置留出空间,为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留出空间,为学生多样自主学习留出空间。课程整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形成整体的特色预留空间。
03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转化
这次普通高中课程全面修订,突出的亮点就是首次把学科核心素养纳入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学科的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所形成的在这个学科学习中必备的正确的价值理念,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比如说,在这次高中的历史学科课标中,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概括,这就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没有任何一条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也没有任何一条具体对应哪一个,是典型能力的表现。
我们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推进,包括教学评价都要充分关注五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体现,它很可能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比如,过去很多教师可能习惯于按照教材编排的体系,按部就班的依据知识点一个一个教下去。长期下来很多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充分掌握甚至是精通的,但是谈到某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价值、关联,我们有些教师说不清楚,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分析和关注学科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04
高度重视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解决
现在孩子很大的负担来自于作业,中小学作业问题是我们质量环节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育人创新方面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好好研究什么样的作业是合理的,是有价值的,是科学的。什么样的作业负担对孩子是合理的,是有利的,不能简单化。
在深化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建议老师都认真研究一下作业问题,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对国家是一个大贡献。再次,要重点关注考试评价的研究。考试评价的改革关系到整个改革的导向问题,这次全教会上总书记对评价问题做了长篇的、深入的、语重心长的阐述,特别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作为校长和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和考试这样一些环节上要把握好导向。
最后,我们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按照中考改革的基本要求已经做了相关规定。高考中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录取中参考的分量,新的中考,两考合一以后,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录取的两个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客观真实记录是需要我们各地、各个学校认真探索的领域,现在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寄希望于有远见、有实力的学校先行一步探索这方面问题,能够为这方面的改革提供依据。
>>上一新闻: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变化
>>下一新闻:教育改革为何陷入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