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改新闻 Education News
立即加入中昊 CONTACT

北京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75号鼎均大厦2层228室

南京分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888号景枫你山273-101室

电      话:025-85282262

QQ客服:      

联络邮箱: jsmxkc@126.com

中昊直播间:

研究院订阅号

南京分院订阅号

研究院服务号

>>教育课改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课改新闻

基于需求导向的课程改革,你知道多少?

发布日期:2017/9/22 8:54:59 | 访问次数:2176 | 作者:网站管理员 |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控制与被控制的教育环境中,师生的生活内容、生活面貌和生活状态往往是由控制方决定的,尽管每个个体都有主观能动性,但如果没有超越控制关系的智慧和勇气,很难有自己的生活。控制关系往往又与权力集中、计划体制相联系,产出的是单一供给、分配原则。
  
  “深综改”时期的课程改革已经打破了这一局面。其实,在本世纪初破局就已经开始了,具体表现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地方和校本课程学时总量约占16%-20%。这项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它打破了国家单一供给的局面,给地方和学校以一定的课程自主权,这是基于需求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开始。那么,如何理解这场由权力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取向的课改?如何适应?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与行动。
  
  第一,解决课程领域的主要矛盾。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成才观念的转变,课程领域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学校课程供给的低效、单一、有限与家长、学生对于课程的高效、多元、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高效”的需求表现为:在同等的学程里,希望实施课程的效果更好,实际获得更值,这就需要由浅层学习导向深层学习。对于“多元”的需求表现为:既有达成共同基础过程中的“补足性需求”,也有延拓共同基础的“拓展性需求”,还有发展个性方面的“差异性需求”,这构成了课程需求的三个层级。“补足性需求满足”方面,可以开设补习课程来实现;“拓展性需求满足”方面,可以开设基于国家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拓展课程,类似“1+X”课程;“差异性需求满足”方面,则需要开展课程需求调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理想、职业取向等方面设计课程。对于“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课程门类丰富,课程内容贴近生产生活和学生实际,课程实施方式灵活多样,课程可选。在某种意义上,课程需求满足的程度成为学校课程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第二,适应当今社会的多种形态。需求导向也是一种变量导向,其中“时代和未来的社会形态”这个宏观变量首先要考虑进去。当今和未来较长时间呈现“4+2”的社会形态,即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城乡一体化社会、信息技术变革社会、世界互联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社会形态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也定义人才的特征与品质。例如:市场经济体制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市场眼光、金融素养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子弟与城镇子弟共处一校、一班时,课程供给和实施的样态都需要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变革和互联社会将原来单一的生活变成了线上线下生活,多出了一个虚拟世界;现在和未来的人都要具备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意识。为此,课程改革要把培养能适应这些社会形态的人及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开发和实施相关课程,在既有课程中关注学生的新特征,渗透相关的社会学思想。
  
  第三,将控制关系引向供求关系与服务关系。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多倾向于单向度传递,双向互动关系弱,这是本次课改之前的课程面貌。需求导向引导的是供求双方动态的双向互动关系,是这次课改所追求的一种新型课程关系,具体表现为课程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关系,而从供给主体的职责来看,又表现为一种服务关系。课程供求关系的发力点在供给侧,但发力的方向则在需求侧。由此观之,学校的课程方案一定是在课程需求调研基础上的方案。可惜的是,许多学校的课程方案文本里并没有需求调研的影子,也没有相关的附件,显然这样的课改是走形式的。从服务关系的角度看,就可以定性为服务质量的课改。
  
  当课程改革者真正了解了学生、家庭、社会的课程需求,才能结合自身课程条件搞“精准课改”,才能为学生量身订制课程,才能缓解课程领域的主要矛盾,才真正转变了课改作风。
  (作者系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网友评论
>>相关资讯


工作时间:8:30 - 17:30(周一至周五)

联系人:肖老师    

联系电话:18612801868


13951652111